【绩效管理】基于端到端流程的绩效指标设置思考
在企业管理中,绩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工具。但是一个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,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绩效指标,因此,绩效指标设置的合理性,直接决定了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。
在过往辅导企业落地绩效管理时,往往发现大部分企业绩效指标设置,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:
1.部门管理者往往倾向于设置易完成的“绩效指标”,而不是“客户需求指标”
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管理者绩效工资挂钩,因此,在设置考核指标时,管理者更倾向于设置自己容易完成或者容易衡量的指标,而不是客户真正需求的指标。例如在一些分销物流公司,会设置的一个考核指标是:发货及时率(也就是按照承诺给客户的日期进行发货),如果仔细琢磨这个指标,公司只需按照自己能轻松做到的交货日期承诺,该项指标就可以轻松完成。更有甚者为达成这个考核指标,部门管理者就是尽量将承诺的交货日期推后。这样的考核指标并没有对客户满意度提升有任何影响,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。但是如果将这项指标改为到货及时率(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到货)进行考核的,对内部管理改善和客户满意度提升是更准确的,但这样的考核指标往往会引起管理者的不满。
2.只盯着部门价值创造的某一个重要的方面设置指标,而忽略了整体价值
在设置各部门的KPI指标时,往往会结合部门创造核心价值点来设置,也即是从部门对公司的收入、成本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指标的设计。例如对仓库来讲,往往会设置降低库存标准,来降低库存成本。从部门内部来看,这样的指标的确有利于成本的降低,但是对于公司整体成本的影响程度需要评估之后,才能确定这项指标设置的合理性。例如一家电信系统供应商拒绝了一项让客户自行维修的提议,因为这需要在客户处存放备件,抬高备件库存水平,而备件库存水平是公司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,但是公司忽略的一个维护总成本的核算,如果派驻维修人员的人工成本+维护成本。这个总成本要远远高于在客户现场存放备件的库存成本。
△ 图 / Clark Van Der Beken
陷入以上考核指标设置“陷阱”的原因,大部分是因为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忽略了流程,没有基于端到端流程梳理清楚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目标,只局限在部门或某一个方面的经营业绩,从而导致局部利益影响了整体利益。
那如何基于端到端流程设计“绩效指标”呢?
基于端到端流程设计“绩效指标”,即用流程打通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目标,将各部门的经营业绩目标与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目标联系起来。
例如一家公司基于“需求-现金”的流程来设置各部门的绩效指标。“需求-现金”的流程对公司战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,流程涵盖了市场宣传、客户下单、货物生产、货物交付、客户付款、售后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。基于以上流程的,将公司绩效指标设计集中在以下5个指标:订单交付满意度(收入)、降低返工率(成本、质量)、完成订单运营成本(成本)、60天以上的应收账款(现金流)、每个员工处理订单的数量(运营效率成本)。基于流程梳理的5项流程指标,再逐步按照业务流程分解到各个部门,保障部门的指标是从有利于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。
另外,在确定指标之后,再进一步平衡“企业之声”和“客户之声”,确保同时满足客户和企业的需求。在指标运行过程中注意检查考核标准所驱动的行为,以确定其是否与试图实现的结果背道而驰。最终确保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流程指标之间建立一致性。
大家有好的想法,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
作者/编辑:合易咨询(heyeehrm)
评论